刘译阳:光伏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保供的关键力量
上面三組調查再再顯示,日本經營網路媒體的環境非常嚴峻。
媽媽走到門口,燻魚味撲面而來,高聲呵斥說:寶寶,不好吃。其實要好吃的不難,難在一部分人一輩子只管吃和挑毛病,另一部分人一輩子只管做和端盤子。
累世如此,方能成就美食文化。況且醉蝦要用紹興花雕,也就十五度左右。第一輕賤的便是自己的胃口。雖然哥本哈根動物園可以頂著全世界的唾沫星子處死一頭網紋長頸鹿,醉蝦這種殘忍的菜餚,路德教徒們一定是下不去叉子的。北歐人日常做魚和說話一樣簡單粗暴,完全沒有察言觀色,起承轉合。
冷食的話,切片黑麵包上刷好奶油,堆上燻鮭魚片,上面再堆蝦子和魚子醬,配上生菜萵苣和黃瓜醬,點以酸苦的刺山柑(就是炸物好友capers,也叫「水瓜柳」)和生洋蔥碎,放幾根蒔蘿,就是很豪華的開放三明治了,午餐則佐以啤酒。細究起來,鯡科(Clupeidae)裡面也有兩百多個不同的品種。這趟旅程不僅是一場冒險,更是她對難民生活的深刻思考起點。
她實際用行動去教育更多人理解《難民法》,同時積極與國際組織合作,尋找難民受台灣庇護的可能性。根據聯合國難民署定義,難民是因為宗教、種族、政治、所屬社會群體而遭到母國迫害、必須離開母國取得第三國保護的人。這個機會不僅讓她走進國際組織的大門,更是她與國際事務深度結合的契機。」 Photo Credit - 胡鈞媛 最深刻的教材從來不是來自課本,而是親身經歷所見所及。
儘管日本已經在1981年簽署了《聯合國難民公約》,但其實不管政府還是人民都對難民的身份認定、認同非常嚴格,在少數能獲得難民身份進入日本的難民,有時候即使想定居日本,也會受到居民的異樣眼光。雖然台灣強調多元與民主,但其實我自己並不贊成開放難民進入台灣。
難民問題已經不再是單一國家的挑戰,而是成為全世界共同面對的議題。文:陳淑玲 胡鈞媛,還是個小女孩10歲時夢想著揹畫架去環遊世界畫畫,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冠上「勇敢」「瘋狂」的名詞。」 不滿足於只是參與與探訪,胡鈞媛更在2018年進一步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青年研究員,成為少數能夠進入國際組織的台灣青年之一。此外更有敘利亞、委內瑞拉等因為內戰原因而來的人。
刻意不走常人的旅遊路線,反而故意深入戰區、敏感戰事地帶更是她熱愛觀察世界的旅遊方式。Photo Credit - Mina Kamal 熱愛冒險與旅行的她,人生的轉捩點從一張飛柏林的便宜機票開始。生活中大小事、文化衝突、失去雙親、語言學習、甚至身份認同與心靈創傷……都是我們要試著與到這裡的孩子們溝通、陪伴的工作。透過跟他相處、實地見證了敘利亞內戰的殘酷現實,以及更深刻了解到難民離開自己國家之後的艱困處境。
雖然朋友總說:「她其實就是戀愛腦啦。墨西哥的Manuel O.說:「在墨西哥城裡,近期出現很多來自海地大地震而來的難民。
原本在就學期間只是想藉由各種補助機會出國,卻在踏遍世界各地60幾國後,將灼熱的視線定眼看向國際社會難民議題。甚至也有來自古巴因政府太窮無法照顧而來到墨西哥的人民。
」 在那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城市,她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那張機票,彷彿是上天註定的邂逅,她毫不猶豫地踏上了世界之旅。胡鈞媛心中著眼在難民議題的警聲被敲響,難民議題不再只是看新聞上滾動的文字,是她親身感受到戰爭的痛苦、難民的無助。」 但來自日本的小林小姐則表示:「其實相對來說日本人民是對難民採取保守觀望的心態。立足柏林的她血液裡那個想為世界弱勢發聲、想為難民做些什麼的火熊熊燃起…。難民議題的接受度也因各國種族融合、政府政策而大大影響著人民的認同度。
血液裡的冒險基因也讓家人擔心不已,但熟知女兒個性的媽媽即使擔心,卻也仍鼓勵她:「知道無法綁著她,但就是希望她能照顧好自己就好。現實是台灣已經人口過剩、在國際地位上也尚不是那麼明朗,實在不適合再涉入牽扯複雜的國際難民議題。
」 延伸閱讀 從反送中到俄烏戰爭,在立院卡關18年的「難民法」為何遲遲不實現? 用三個脫北者故事反思刻板標籤與人權弔詭,並回顧台灣的難民庇護史 印尼峇里島成為俄烏公民避戰地:烏克蘭人在熱帶島嶼思念家鄉,未來茫茫無所依 台灣難民議題仍有漫長之路 在國際舞台上針對難民議題發聲之虞,在台灣,胡鈞媛創辦了「Refugee 101 Taiwan」難民倡議組織,致力於推動台灣對難民問題的關懷。一張機票開啟的冒險人生 從越南要返國前胡鈞媛發現一張到柏林不到萬元的機票,喜歡冒險的她立刻按下預定鍵,沒想到這一衝突破了人生的既定路線。
政府從以前就開放難民來到墨西哥,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很多元,我覺得難民只要有政府良善的制度與規範,其實是能增加國家多元文化感的。她的聲音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出現,也為台灣的青年打開了一扇通往國際事務的大門。
經常帶著遊客至歐洲線的導遊高先生就明白的表示:「我在西班牙、英國遇過很多難民,他們迫不得已來到異國生活,普遍來說都存在著文化差異適應不良的狀態。當難民成為全世界課題 隨著全球化融合,烏俄戰爭、以巴衝突,無數無辜難民正被迫遠離自己的家鄉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9年序位相同。田郁文說,50歲以上民眾如果診斷出糖尿病,且體重變輕,建議儘快就醫檢查,不過,近年來胰臟癌發生人數增加,出現年輕化趨勢,仍須注意。
新聞來源 肺癌登十大癌症之冠 蟬聯15年榜首大腸癌退居第2(中央社) 胰臟癌首列十大癌症 50歲後罹患糖尿病要警覺(中央社) 延伸閱讀 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榜首41年,COVID-19躍居第3名,年輕人自殺率回升到疫情前 降低日後癌症風險,年輕人現在就應該做的五件事 台灣團隊開發蛋白組合試劑,一滴血測出未來5年肺癌復發率 為什麼有些「老菸槍」抽到死都沒得肺癌?科學家發現可能原因 《肺癌的預防與治療》:我們的肺就像是「海綿」及「濾網」,哪些生活習慣最傷肺?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胰臟癌首度進前10,醫師:50歲以上罹患糖尿病需提高警覺 國健署今天公布最新癌症報告,因惡性度高、有「癌中之王」稱號的胰臟癌首度進入前十大。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整體新癌發生人數較109年減少217人。等到出現如黃疸、嚴重腹痛等症狀才確診者,田郁文說,往往半數已是末期,有3成患者局部晚期,因腫瘤已侵犯到附近的大血管,無法手術切除,只剩2成可開刀,台灣的狀況跟美國差不多。
110年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3723人,110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0.8人,較109年減少5.4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女性乳癌及肝癌延後1歲,其餘與109年相同。根據統計,110年胰臟癌確診人數3190人,較前一年增加178人,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7.4人,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8歲,和前一年持平。肺癌首度躍升第1,蟬聯15年榜首的大腸癌退居第2。
十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胃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醫師提醒,血糖變高、體重減輕是胰臟癌早期徵兆,尤其50歲後罹患糖尿病者,務必提高警覺。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癌發生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林莉茹說明,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9年相比較,原為第9位的皮膚癌與原為第8位的胃癌序位互換,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前移至第10位,其餘序位與109年相同。
儘管胰臟癌無法有良好的預防方式,但田郁文表示,鎖定高危險群做詳細檢查也能早期揪出,高危險群包括遺傳性基因突變者、遺傳性胰臟發炎者,尤其胰臟癌患者的一等親應每年固定接受檢查,檢查方式包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內視鏡和超音波等。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田郁文下午接受媒體電訪表示,美國資料顯示,胰臟癌整體存活率約10%,若早期發現,7到8成可開刀。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